为进一步提高沈阳城市建设学院计算机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兴趣和潜能,提升大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经研究,决定在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组织开展“大学生计算机设计竞赛院内选拔赛”。特制定选拔赛方案如下:
(1)软件应用与开发、(2)物联网应用、(3)信息可视化设计。
1.参赛作品不得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社会道德规范,参赛作品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详见附件二)
(1)登录下面报名网站,进行线上报名。http://47.98.187.162:8080/SpringMatch/
(2)报名成功后,所有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务必加入群聊。
竞赛评委会依据每个分类报送作品总量和现场演示的排名以及每个分类推送的作品上限,确定省赛名单。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研室:杨明:3473604(qq)
2022年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大学生计算机设计竞赛院内选拔赛”内容分类
2022年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大学生计算机设计竞赛院内选拔赛作品内容共分3大类(组)。
(1)软件应用与开发的作品是指运行在计算机(含智能手机)、网络、数据库系统之上的软件,提供信息管理、信息服务、移动应用、算法设计等功能或服务。
(2)每队参赛人数为1-3人,指导教师不多于2人。
(3)每位作者在本类只能参与1件作品,无论作者排名如何。
(4)每位指导教师在本类中不能指导多于3件作品,每小类不能指导多于2件作品,无论指导教师的排名如何。
(1)城市管理小类作品是基于全面感知、互联、融合、智能计算等技术,以服务城市管理为目的,以提升社会经济生活水平为宗旨,形成某一具体应用的完整方案。例如:智慧交通、城市公用设施、市容环境与环境秩序监控、城市应急管理、城市安全防护、智能建筑、文物保护、数字博物馆等。
(2)医药卫生小类作品应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实现智能化医疗保健和医疗资源的智能化管理,满足医疗健康信息、医疗设备与用品、公共卫生安全的智能化管理与监控等方面的需求。建议但不限于如下方面:医院应用,如移动查房、婴儿防盗、自动取药、智能药瓶等;家庭应用,如远程监控家庭护理,包括婴儿监控、多动症儿童监控、老年人生命体征家庭监控、老年人家庭保健、病人家庭康复监控、医疗健康监测、远程健康保健、智能穿戴监测设备等。
(3)运动健康小类作品应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以提高运动训练水平和大众健身质量为目的。建议但不限于如下方面:运动数据分析、运动过程跟踪、运动效果监测、运动兴趣培养、运动习惯养成以及职业运动和体育赛事的专用管理训练系统和设备。
(4)数字生活小类作品应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通过稳定的通信方式实现家庭网络中各类电子产品之间的“互联互通”,以提升生活水平、提高生活便利程度为目的,包括:各类消费电子产品、通信产品、信息家电以及智能家居等。鼓励选手设计和创作利用各种传感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满足生活需求的作品。
(5)行业应用小类作品应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解决某行业领域某一问题或实现某一功能,以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价值为目的,包括物联网技术在工业、零售、物流、农林、环保以及教育等行业的应用。
(6)作品必须有可展示的实物系统,需提交实物系统功能演示视频(不超过10分钟)与相关设计说明书,现场答辩过程应对作品实物系统进行功能演示。
(7)每队参赛人数为1-3人,指导教师不多于2人。
(8)每位作者在本类只能提供1件作品,无论作者排名如何。
(9)每位指导教师在本类中不能指导多于3件作品,每小类不能指导多于2件作品,无论指导教师的排名如何。
(1)信息可视化设计侧重用视觉化的方式,归纳和表现信息与数据的内在联系、模式和结构。
(2)信息图形指信息海报、信息图表、信息插图、地图、信息导视或科普图形。
(3)动态信息影像指以可视化信息呈现为主的动画或影像合成作品。
(4)交互信息设计指基于电子触控媒介的界面设计,如交互图表以及仪表板设计。
(5)数据可视化是指基于编程工具、开源软件或数据分析工具等实现的可视化作品。
(6)该类别要求作品具备艺术性、科学性、完整性、流畅性和实用性,而且作者需要对参赛作品信息数据来源的真实性、科学性与可靠性进行说明,并提供源文件。该类别作品需要提供完整的方案设计与技术实现的说明,特别是设计思想与现实意义。数据可视化作品还需说明作品应用场景、设计理念,提交作品源代码、作品功能演示录屏等。
(7)每队参赛人数为1-3人,指导教师不多于2人(指导教师必选)。
(8)每位作者在本类只能提供1件作品,无论作者排名如何。
(9)每位指导教师在本类中不能指导多于3件作品,每小类不能指导多于2件作品,无论指导教师的排名如何。